close



稍微整理了一下,把一些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來做個FAQ分享給大家。沒有所謂標準或對錯,有些純粹是我個人習慣,有些要視情況而定。就算食材相同,面對不同的客人,總得用不一樣的料理方法,才能端出不一樣的菜色對吧?


  1. 我們是一群熱愛籃球的同學,本著一股熱忱創立了球隊,有什麼事情需要注意的嗎?


    一支球隊所以能夠跟路邊鬥牛場隨到隨組的隊伍不同,在於它的「延續性」。無論校隊或系隊,只要掛著某個頭銜的隊伍,或是成員都具有某種背景,伴隨人員來來去去,就是這支球隊所獨一無二的地方,至於是好還是壞,這就很難講。


    以一般學生球隊來說,每年畢業的戰力,若能順利由中生代球員補上,同時也引入足以培養的人才甚至即戰力,就能藉此維持球隊運作的順暢。雖然不一定能打出類似的戰績,但對於球隊向心力與奮鬥目標的維持,以及整個球隊「style」的傳播感染,都是很重要的先決條件。


    當將來某一天,這些新生代的球員變成了中生代,也同樣的傳承了這樣的精神,這支球隊才能真正稱為一支球隊。


  2. 我們球隊有了足夠的人手,也有了努力的目標,但要怎麼踏出第一步呢?直接練習嗎?


    除非已經有一或者數位具有執教、調度、戰術、日常訓練、與球員發展等相關經驗的成員,否則任何一支新球隊,我個人都會建議至少要尋找能夠:1) 協助擬定練習菜單,2) 協助規劃球員發展,的管理人員。當然這樣的人並不多見,何況是在台灣,更何況一般學生球隊根本沒有經費能負擔起聘用專業人才的餘額,因此這樣的要求,其實都是難如登天。


    因此,我對於學生球隊一向都是有求必應,只要是我的負荷的範圍,如上班時間和練球時間不衝突,我都相當願意義務幫忙。對於推廣女籃運動以及讓球員能體會更多籃球的樂趣。


    姑且不論台灣的體壇就算有了兩百個姚明還是王建民都沒用,我也沒辦法直接打入最高殿堂來以身作則,但這些事情就算是我能力所及。只要球員們將來當了人妻以後,還能在閒暇之餘揪個老戰友來投投籃,或者做了媽媽以後還能跟自己的小孩說「媽媽當年可是在場上活躍喔」這些話,就算是種成功了吧。


  3. 除了球員和教練以外,我們球隊還需要什麼樣的人事與資源安排呢?


    對我來說,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用具」。也就是說,所有球員在打籃球時請「一定」穿著專用籃球鞋上場,並在賽前賽後確實做好鞋底清理以維持良好抓地力;同時有舊傷或不舒適的球員也請「務必」穿戴護具之後再行活動,打籃球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比賽時才能依靠它來表現出自己最強大的一面。


    至於服裝什麼的倒是沒有講究到一定要穿什麼球衣,若有球員穿著襯衫牛仔褲來還是一樣能做到我的練習或比賽要求,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當然比賽的話要先取得裁判與對手的同意)。但個人建議女籃球員還是務必穿著專用的運動內衣來進行任何包括籃球在內的各項運動,不只讓自己活動更方便,更能維持自己良好美妙的身材(謎),也能讓那些平常穿著的美美內衣陪伴你更久。


    球,球袋,醫藥箱,記錄本,這些東西若有經理就讓經理保管,若沒有經理的話至少也要先具備;平日練習狀況的登記、比賽數據的紀錄、場地的租借、還有各種比賽的安排、也都希望能由經理來負責。球員們就專心打球,由教練和經理來處理這些「球場上看不見的部分」。


    說到比賽記錄,我個人會要求許多不同的數字與項目,所以負責記錄比賽的經理需要訓練,通常都需要兩至三人,經過一定場次的課程與實戰演練之後才能完成。


  4. 我們決定開始練球了!要怎麼規劃練球菜單呢?


    以下的菜單設計,都是以球隊練習能出席至少十人為前提。


    首先是體能。任何優秀的動作與觀念,沒有能夠完整做出動作的體能和穩定肌耐力都是枉然。這裡並不要求打滿整場,但至少要在體能上做到持續的進步,無論是持續性或者身體強度都好。


    再來是基本動作。我個人最重視傳球與中距離catch-and-shoot,因此一律都會從chest/bounce/overhead/lob pass教起,同時在上籃與投籃等進攻練習中,逐漸加入傳球,接球,轉身,防守球員,pump-fake等元素。包括暖身、收操和罰球在內,這些都是日後每次例行練球都要完成的項目。


    接著是分組練習,一般說來會分成後衛與前鋒兩組,分別針對其特殊需求而教導其技術。舉例來說,此時前鋒組就會開始做籃板加outlet pass的練習與背框要球的進攻動作;而後衛組就會做triple-threats與jab step的攻擊訓練。


    最後才是全隊的分組對抗練習,甚至是友誼賽的安排。經過一定數量的實戰磨練,很多訓練效果才會逐漸融合在球員記憶中,並且能夠在場上表現出來。


    此後,除非有球員異動(受傷或畢業)或因應特殊對手和賽制(如面對強敵的割喉戰),例行練球的方式怎麼修改,理論上都不會脫離這樣的大原則。


    不過還是要囉唆一下,練習或比賽前的暖身活動,還有結束之後的收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確實完成的事情喔!


  5. 我們已經開始練習了。但是有這麼多的進攻和防守戰術,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先來講防守。


    在我的認知中,要做好區域防守,球員必須先具備良好的一對一防守能力,如協防站位與阻絕的觀念。因此,我會先練習盯人防守,在絕大多數球員都能確實掌握並限制自己對手的動向與進攻選擇時,才會考慮使用區域防守。


    至於區域防守要學哪一種,完全取決於隊形需求與人員素質,況且學習使用區域防守的同時,更要學會如何「破解」此種防守。所以,根據以往的球員反應,使用區域防守時,並沒有如一般被動、懶散的刻板印象,反而需要耗費更多的精神與專注力。


    接下來是進攻,所有人都要能夠正確的做出triple-threats就不需要多著墨,因為這是基礎。


    按照我的習慣,中前鋒球員一定要具備低位要球與高位作戰能力,至少要在某個位置上有讓對手「無法忽略」的進攻威脅性。至於是背框單打還是高位投射,就完全看球員自身能力決定。後衛球員部分一定要有良好的擺脫防守路線與中距離隨接即投的把握。那運球切入或是外線接應的話,一樣得看自身造化。


    一般學生球隊很少能找到純粹的中鋒或控球後衛,所以這兩方面就暫時略過不提,因為要是擁有這樣的球員,他們需要學習的觀念和技術更為複雜,包括策應與閱讀防守等進階技術。不過這樣一來,球隊基本上就有了強大的條件之一囉!


    全隊的配合,快攻與攻守轉換,底線邊線發球,也都是在全體練習時需要加入例行演練菜單中的重要項目。


  6. 我們已經開始練球了!那麼練球的頻率和時間長短該怎麼掌握呢?


    例行練球的話高頻率不如長時間,因此每週至少能有一次三至四小時的練習(包括例行菜單),而在準備比賽時可以視情況加入一至兩次,每次約兩小時的針對性練習。若初學者比較多,或是能忍受下課後的補習,我也會安排利用投影片、比賽剪輯、還有戰術圖片的課程項目。


    理想上,每週能有一次課堂學習,一次體能與基本動作約兩小時以內的小組練習(或兩天內至少一次的個人自主練習),以及一次三至四小時的團隊練習,最後再加上練習後的同樂(像是大吃一頓或是郊遊踏青之類的),對球隊氣氛的凝聚和整體戰力的提升,都會很有幫助。


  7. 我們想要打比賽了!先發與替補的安排和暫停與調度這些問題該怎麼辦呢?


    原則上我非常不建議球員兼教練。並不是說這樣肯定不行,而是看過的例子當中絕大多數不是無法兼顧,就是可以部分兼顧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打球時還有辦法注意自身與對手的情形並喊暫停與調度人員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這些項目還是讓教練(團)們來決定吧。


    另外又牽涉到一個學生球隊當中「非常非常」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出席率與上場時間的愛恨情仇。


    倘若一個球員能夠在缺席練球的同時,還能夠理解我臨場的安排調度和戰術指示,又能與所有隊友做出良好的配合,那麼不來練球我也沒什麼意見,畢竟人生除了籃球以外還是有很多很重要很美好的事情。不過這是連 NBA 的球員們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唷。


    所以有答案了嗎?


  8. (至2009/10/31)


    以下開放媒體問答,請於迴響或信件中提出問題,我將會在這裡做出正式回覆。

    感謝大家收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N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