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餘球員的養成】


既然稱之為業餘,自然就無法像職業一般的要求﹝呃,有人真要如此的話我也不好反對,畢竟這是個人的堅持,容我跟你握手並目送你進入健身房﹞,講白話一點,要求一個系隊校隊等級的球員能擁有NBA球員的空間感,準確度,進攻嗅覺與閱讀能力,真的是強人所難,更別提是要求球員全面性加強自己的能力。


要強調的是,此話不等於『基本能力不重要』,每天練運球罰球折返跑算是例行公式,還稱不上是養成。也就是說,球隊練球時,一群人擺好姿勢練運球或是排排隊練罰球一練就一兩個小時,這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好吧,如果這支球隊每天都練球,或是每星期有十個小時以上的共同訓練時間,當然可以這麼按表操課。不過,共同訓練就是大多數球員﹝噢,我已經避開許多學生球隊經常面臨到的出席率問題了﹞在一起練習的時間,此時最該優先練習的,就是攻擊的執行效率與防守的輪轉,而教練團該測驗的,是各種不同陣容底下戰術的執行成果。例如此時練習全場盯人或區域聯防,三線快攻或底線發球,甚至三秒內完成攻擊等整體戰術配合﹝最後這兩項絕大多數基層球隊不曾練過﹞。


練投籃?可以,人員剛到齊,熱身完以後投個幾輪暖暖手找回球感順便習慣籃球﹝當然,最好球隊能有三顆以上屬於自己隊伍的練習用球與兩顆左右的比賽規格用球﹞。所以,共同練習的內容跟一般觀念比起來,需要很大的轉折,其前提必須要建立在『球員本身會自發性練習基本技術』的條件之上。有了這樣最基本的條件之後,這支球隊才能談球員養成以及擁有長久維持競爭力的權利。畢竟球員養成不是種仙人掌,一個月澆個幾次水就會頭好壯壯了。


談共同練習,跟球員養成又有什麼關係?再次強調一個觀點,業餘球員不可能要求每個球員的各種技能都是LV MAX。因此就必須要有個發展教練來針對每個球員不同的特質,配合球隊所需,最後設計出一套個人養成計劃表。如果把主人翁搬到另一支球風迥然不同的隊伍當中,這個計劃表也會隨之改變。


一支經常組織快速反擊與機遇戰的球隊需要的攻擊手段,比起另一支擁有鋒線優勢強大且經常採用禁區攻擊的球隊,球員所需要的攻擊手段絕對不會相同。那麼一個具有速度優勢的球員,在前者可能需要大量參與快攻與早攻,而在其獨立處理球與終結攻擊的箭頭能力上必須要下功夫;若是在後者,餵球與半場滲透甚至長距離投籃等支援性質的工作會佔大多數。


利用有計畫的養成,同樣的基本能力能培養出不一樣的優勢,在擁有不一樣需求的環境下發揮。想要發揮成功,就必須依賴一套完善的養成計劃,讓球員隨時知道自己在場上要幹什麼,同時也有足夠的能力來達成這些任務。


若是因為陣容與戰術適應不良而造成改變陣型之後球員執行無力,這是選擇執行戰術的教練的責任。


職業業餘球員都談完了以後,下一篇呢?來說說
【教練團之於養成】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N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