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球員的養成】


NBA目前官方的下放聯盟NBDL,其養成方式也類似於棒球的農場,以頻繁的出賽與個人球技的精純與全面性磨練為主。在現行規定之下﹝只能在新秀第一年與第二年將其下放且次數均有限制﹞,每年會被下放至NBDL的新人大概可以粗略歸類為幾種:


球隊戰力完整而有成績壓力,無法提供足夠的犯錯空間與上場時間給新人,因此把新人下放至次級聯盟,利用比賽樣本增加來提供球隊更深一層的觀察,除了藉此可以火掉一些眼睛被狗屎矇住的球探以外,同時也讓球員稍微適應一下對手等級的提升,儘管提升相當有限,但至少身材比起學校裡提升很多。


此種球隊以往年的活塞與馬刺為例,活塞是每年新秀一律下放NBDL韋恩堡火蟻隊,直到今年才有直接留人的舉動﹝頗有含意,意者可留言深入討論﹞。馬刺更憑藉其出色的海外球探與情蒐系統,將外國新秀直接安置於原聯盟,可說是強度更高的養成農場。


另外兩種下放新秀就屬於稍微極端的現象。要嘛本身潛力急待開發,偏偏球隊在同位置上已經有了無可撼動或是暫時無法替代﹝或交易﹞的球員,只好送去發展聯盟一邊維持球感一邊等待交易或受傷遞補的機會。要嘛就是屬於雞肋球員,不能放棄,放掉太可惜﹝NBA第一輪新秀接為兩年保證約,因此有時第二輪前段比第一輪末段的選秀權還有價值就是因為合約的可操控性高,球員用不著直接換現金即可﹞,而留著又佔用登錄名額,故送至發展聯盟,看養了一段時間之後能否提升為交易配菜或功能性替補。


這樣的球隊以中段班居多,大部分是一兩個球星為著不上不下的成績奮鬥,而新秀不是都跟這些球星位置重疊,就是不上不下的選秀權賣不掉只好挑個天份的狀況,此種範例不勝枚舉。


至於新秀馬上就能登場的,舉在今年新秀中相當有名的幾個例子來看。新人王Kevin Durant,今年超音速一次把手中最大的兩張合約Ray Allen與Rashard Lewis清出,蜀中無大將而欲尋找一重點球星加以培養同時維持門票基本收入,身為榜眼的Kevin自然是首選,更何況若是一個球隊把榜眼送去發展聯盟,實在是相當罕見的事情,不是這隊強到翻,就是GM弱智忘了吃藥。


不過這例子不是沒有,俺活塞2003的Darko Milicic就是。若不是當年在垃圾堆裡撿到鑽石Rasheed Wallace﹝抱歉了老鷹﹞,同時教練Larry Brown重視個性優先於天份,Darko至少也可以得到每場5分鐘左右的暖身機會。


今年另一個好例子就是地下ROY﹝年度最佳新秀﹞得主Al Horford。標準大前鋒身材的Al,因為開季時預定的先發中鋒Zaza Pachulia身體與心理同時完全狀況外,所以被迫頂上先發中鋒,沒想到這一頂就頂到季後賽第一輪的第七場才放假。身為官方ROY的Kevin Durant也只能在家吃洋芋片看電視裡的Al表演。


不可能被下放的新秀球員,天份高到不知到哪的的Kevin Durant是一種,成熟度比許多聯盟老鳥還出色的Al又是一種。今年傷掉的狀元Greg Oden也是﹝此例中期成熟度包括外表﹞。大家都管這種叫做『即戰力』。


第三個例子每年或許都會出幾個,例如七六人的Thaddus Young。天份相當好,心智成熟度尚稱健全但球技尚待發展,而七六人的鋒線上扣掉大掃把Samuel Dalembert勉強算半個,Reggie Evans要到扣半個以外,翻來覆去就是找不出第二個有力進攻點,於是其實身材發育還未達到標準的Thad經歷一陣子調適之後,總算在季中之後站穩了主戰前鋒的角色。


話雖如此,依然無法忽略其能力與心理上的青澀,季後賽第一輪碰上活塞,活塞教練Flip Saunders許多次刻意放空外圍的Thad選擇鞏固禁區對抗Samuel 與Evans的籃板,Thad就像現在第二輪受到騎士類似對待的賽爾蒂克Rajon Rondo一樣,外線怎麼走都是空檔於是不得不投,投不進就被鄉民酸到死,禁區隊友被夾得更不亦樂乎,投得進才有戲唱。


Thad與去年的Rajon,由於隊伍陣容中的空虛,同時自身已擁有的能力尚稱優秀且富潛力的多重條件下,雖然不會如Kevin一般擁有無限決策權,但能夠在聯盟中以戰養戰,充分享受被國內外鄉民鞭笞的樂趣,其成長速度﹝假設其能夠撐過這些酸溜溜的所謂『鞭策』的話﹞自然是比在次級聯盟磨練來好得多。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然狀況不完全一樣,但目前其所在球隊給予的養成方式都是選擇留在高等聯盟,如此處置算是雷同的。有:咱們的阿福與阿基,C's的Big Baby / Leon Powe,湖人的Jordan Farmar,以及爵士的Ronnie Brewer等。


另外,若是咱家Amir Johnson最終修得正果的話,他本身就是一個農場新秀出頭的優良範例。有興趣深談上述這些新秀在球隊發展中養成定位的人歡迎留言,有需要的話可以另開專文討論之。


以上這些球員,大概都已經通球隊評估,認可其在聯盟生存的可能性,其後在選秀會選入。在完成熱身賽的測試之後,球隊也制定了養成計劃而積極培養當中。美國每年出產的籃球員何其多,近十年來又加入了更多的國際球員,因此無法打入聯盟或是打入卻無法存活的球員才是佔了絕大多數,而這些球員們只要不放棄打職業籃球的目標,就算是在歐洲聯盟甚至是亞洲聯盟,都會有其個人的養成計劃來增加自己達成目標的機會。


個人討論職業層級球員的養成也打算暫時停在這裡,下一篇我想把焦點放在『俺這種市井小民該怎麼讓自己打得更好,怎麼讓系上/校內/公司的球隊陣容搭配與球員能力更有競爭力』這些東西上面。畢竟有能力打職業聯盟的傢伙們,俺打這些東西的時間他們早就在健身房裡開工了,不是嗎?


談完了職業球員,下一篇來談
【業餘球員的養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N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